西周金文释读:“天亡簋”(大丰簋)铭文名称:“天亡簋”,旧称“大丰簋”、“朕簋”。时代:西周初武王时期。出土:清朝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郿县(今宝鸡市眉县)。著录:徐同柏《从古堂款识学》15•8,吴式芬《攈古录金文》三之一•72,吴大澂《愙斋集古录》11.15,郭沫若《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库录考释》254,杨树达《积微居金文说》,刘心源《奇觚室吉金文述》4.11,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《殷周金文集成》4261等。现藏:中国国家博物馆。形制纹饰:天亡簋四耳方座,高24.2厘米,口径21厘米,座高9.2厘米,底径18.5厘米。器侈口,四兽首耳,下垂方珥,鼓腹较深,圈足下连铸方座。器腹与方座四壁饰夔龙蜗体兽纹。字数:器内底铸铭文8行78字。“天亡簋”铭文释文: 展开剩余84%乙亥,王又(有)大豊(礼)。王同三方,王祀于天室。降,天亡又(佑)王。衣(殷)祀于王不(丕)显考文王、事喜(饎)上帝。文王监才(在)上,不(丕)显王乍(作)省,不(丕)㣈(肆)王乍(作)赓,不(丕)克(兢)气(訖)衣(殷)王祀。丁丑,王鄉(飨)大宜。王降亡贝力(左贝右力)爵复囊(觵)。隹(唯)朕又(有)蔑,每(敏)啟王休于尊皀(簋)。注释:乙亥:“乙”字泐损。孙诒让《古籀余论》三卷十二页“以下文丁丑推之,此疑当为乙丑”,本文从之。王:铭文有残损,吴大澂释为“王”,据笔势推之,可信。又大豊:孙诒让《古籀余论》释读为“有大礼”。豊,《愙斋胜稿》释读作“豐”,认为是“豐镐”之“豐”,用作地名。郭沫若认为“大豐”,即《周礼》“大封之礼”。“所谓大豐,乃田役蒐狩之类,或系操习水战。《周礼•春官•宗伯》:以军礼同邦国,大师之礼,用众也;大均之礼,恤众也;大田之礼,简众也;大役之礼,任众也;大封之礼,合众也。封豐本同声字。所谓大豐,当即大封。”“大豊”两字又见于金文“麦方尊”(《殷周金文集成》6015),“王乘于舟,为大豊”。结合金文及文献的记载,隶作“豊”,释读为“禮”,较为更准确。大礼,大的典礼。 同:郭沫若释读作“风”,讽告义:“凡假为风,讽也,告也”;刘心源释读作“凡”,认为:“王有大礼,凡三事,即下文祀天室、祀文王、饎上帝也。”王辉《商周金文》认为是“般”字初文,读作“般目”(上般下目)。《说文解字》曰:般目(上般下目),转目视也。《逸周书•度邑》:“我(指周武王)南望过于三涂,我北望过于岳鄙,顾瞻过于有河,宛瞻延于伊洛,无远天室。”孙诒让释读为“同”,无解说。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同,合会也。”三方:指西、南、北三方诸侯。天室:即太室,古文字天、太、大为一字。铭中天室指嵩山。《左传•昭公四年》:“四岳、三涂、阳城、大室、荆山、中南,九州之险也,是不一姓。”陆德明《释文》:“大室即中岳嵩高山也。”金文所见“太室”近一百条记载,如“七年趞曹鼎”(《殷周金文集成》2783)铭文“王格太室”。《逸周书•度邑》:“王曰:'旦(周公旦)!予克致天之明命,定天保,依天室。'”此铭文所记之事即《逸周书•度邑》所记之事,天室即祭天之室。亦证明此器作于武王时期。 降:指祭天回来。承接前文省略主语“王”。天亡:刘心源认为是作器者之名。亡与“無”通,《汉书•古今人表》载有“宾须亡、费亡极,《左传》均写作“無”。《姓考》:“天,黄帝臣天老之后。”则“天亡”为姓天名亡之人名。又:通“佑”,辅助义。衣:通“殷”,“衣祀”即“殷祭”。《公羊传•文公二年》:“五年而再殷祭。”何休注:“殷,盛也。”殷祭,盛大的祭典。指三年一次的祖庙大祭(祫)及五年一次合祭诸祖神主的大祭(禘)。许倬云《西周史》(增补二版)(生活•读书•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5月)第113—114页认为:“'衣祀于王'……通常谓以衣祭来合祭先王……最近周原卜辞出现,'癸巳,彝文武帝乙宗,贞,王其刀阝祭成唐','贞,王其卉本(上卉下本)又大甲,册周方白'(周原甲骨H11:1),世人始知周人曾祭祀商人的先王成汤太甲与帝乙。……武王怀柔商人,而且又以接续正统自居,对周先王举行了殷人惯行的衣(殷)祀,当可解为'衣祀于王丕显考'。” 不:读作“丕”,大也。丕显:赞词。英明、显赫义。喜:读作“饎”,孝享义。《诗•大雅•天保》“吉蠲为饎,是用孝享”。饎,异体字作“糦”。《诗•商颂•玄鸟》:“大糦是承。”《释文》引韩诗曰:大饎,大祭也。”上帝:天帝。《诗•大雅•文王》:“文王在上,於昭于天。”又云:“文王陟降,在帝左右。”杨树达《积微居金文说》之《大豐簋再跋》指出:“余往者据《孝经》'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'之文,说《文王》篇为宗祀文王于明堂之诗。此铭记衣祀文王,而云'事喜上帝',盖亦以文王恒与上帝同祀,故连及之也。监:字有残损,吴式芬、孙诒让、杨树达等都释读为“德”,白川静《金文通释》释读为“临”,孙作云释读为“见”,郭沫若释读为“监”,《说文解字》“监,临下也。”白川静释读为临,也解释得通。《诗•大雅•大明》“天监在下”、《诗•大雅•烝民》“天监有周,昭假于下”。丕显王:白川静认为指周武王。省:吴式芬释读为“相”,刘心源释读为“省”。《尔雅•释诂》:“省,省察也。”铭文中用作巡省、视察义。㣈:通“肆”。《尚书•尧典》:“肆类于上帝。“《说文解字》引作“㣈”。《尔雅•释言》:“肆,力也。”丕肆王:指勤劳的武王。丕肆,也见于“召卣”(《殷周金文集成》5416)“丕肆白懋父”。 赓:赓续。丕肆王作赓:勤劳的武王继承文王的事业。《礼记•中庸》:“武王缵太王、王季、文王之绪也。”克:兢。赤塚忠《西周初期金文考释二》认为是“兢”之省。徐曰:競,强也。一曰敬也。丕兢,与前文“丕显”、“丕肆”相类。气:读作“訖”,终止义。訖殷王祀:终止殷王之天命祭祀。丁丑:自乙亥到丁丑共三天:乙亥、丙子、丁丑。鄉:读作“飨”,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鄉人饮酒也。”宜:祭名。降:赐给,给予。亡:指器主“天亡”。贝力:左贝右力,学者多以为是“贺”或“嘉”之省。嘉爵为祭祀时的爵酒。囊:郭沫若读作“觵”。王降亡贝力爵复觵:周武王向天亡赐嘉爵复觵。“囊”也见于金文“肄簋”(《殷周金文集成》4144),其铭文有“弜师赐肄囗户囊贝”,“囊”在此作地名。“囊”在“天亡簋”中用作物名,有可能是囊贝的简称。 朕:第一人称,犹今日所言“我”或“我们”,铭文中乃天亡自称。蔑:誇美。天亡因辅佐周武王行大礼,故得王之誇美。每:读作“敏”,疾速。啟:禀告什么公司可以炒股,陈述。休:《尔雅•释诂》:“美也。”皀:字残,只剩一“白”字,读作“簋”。 发布于:湖北省 |